《金刚经》

2024/03/01 reads 共 1330 字,约 4 分钟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(简称《金刚经》)是佛教中的重要经典,它阐述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深奥哲理,即一切法无我、无常、无苦、无空、无得的空性。以下是《金刚经》中的一些经典名句:

  1. 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 —— 这句话告诉我们,所有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都是暂时的,就像梦境、泡沫、闪电一样短暂和无常。
  2. 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” —— 这句话意味着所有的现象都是不实的,当我们能够看透这些现象的真相,认识到它们的空性,我们就能领悟到佛性。
  3. “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” —— 这句话强调,即使是佛法,最终也应该放下,更不用说那些与佛法相违背的非法了。
  4. “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 —— 这句话表达了佛法的非实质性,真正的佛法超越了文字和概念的界限。
  5. 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 —— 这句话鼓励修行者不要执着于任何事物,包括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而是要培养一种无执着的心态。
  6. “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 —— 这句话指出,如果一个修行者心中还有对自我、他人、众生、生死的执着,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。
  7. 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 —— 这句话说明了心的无常性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心都是无法把握的。
  8. 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” —— 这句话表达了佛法的平等性,所有的法门都是平等的,没有高低之分。
  9. “所作福德,不应贪著。” —— 这句话提醒我们,对于所做的善行和积累的功德,不应该产生贪恋和执着。
  10. “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” —— 这句话描述了佛的本性,佛的本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不受任何束缚。
  11. 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 —— 这句话强调,如果有人试图通过外在的形象和声音来寻找佛,那么他们走的是错误之路,因为真正的佛性是超越形象和声音的。
  12. “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。” —— 这句话说明,当一个人认识到所有法(现象)都没有固定的自性(无我),并且能够忍受这种认识带来的转变时,他们就能够达到觉悟。
  13. “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,如来说名真是菩萨。” —— 这句话表明,如果一个菩萨能够彻底理解并实践无我法,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菩萨。
  14. “一切法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。” ——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无我的概念,指出在所有法中都不存在固定的个体或自我。
  15. “若心有住,则为非住。” —— 这句话提醒我们,心不应该停留在任何事物上,包括思想、感觉或观念,真正的修行是心无所住。
  16. 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 —— 这句话告诉我们,不要执着于任何外在或内在的相(形象或概念),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态,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。
  17. “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” —— 这句话说明,如果菩萨在行布施时不执着于任何形象或结果,那么他所积累的福德是无法用思维来衡量的。
  18. “若复有人,于此经中受持,乃至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其福胜彼。” —— 这句话强调,如果有人能够接受并保持《金刚经》的教义,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,并且向他人传授,这样的行为将带来巨大的福报。

如果再简单点,只需要记住这几句:

  •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  • 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
  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
去三心离四相:

  • 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
  • 一切法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。

文档信息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