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影视资源

2024/01/17 reads 共 5680 字,约 17 分钟

从如来、达摩、虚云、弘一看,皆出身高贵,几乎是王公贵族。这也能说明丰子恺说的,在物质基础之上精神富足的人更容易再上一层境界。一个例外,就是六祖慧能了,贫困出身亦能达到很高的境界。刚好也有《六祖慧能传》,回头看下。

佛陀

佛陀传记片,也可当宫斗剧,也可当青春偶像剧。非常棒,就是剧情有点慢,时长较长,需要耐心观看,可能就是为了方便观众修心吧~。

人物关系:

  • 悉达多乔达摩,也就是后来的佛陀如来。
  • 净饭王,悉达多之父,迦毗罗卫国国王。
  • 摩耶,悉达多生母,在悉达多出生不久便去世了。
  • 婆阇婆提,悉达多养母,也是姨母(摩耶和婆阇婆提同时嫁给了净饭王),悉达多生母去世后,悉达多由婆阇婆提抚养,视同己出。
  • 耶输陀罗,悉达多妻子。
  • 斛饭王,净饭王的兄弟,即悉达多的叔父。
  • 提婆达多,斛饭王之子,即悉达多的堂兄。
  • 祥光夫人,斛饭王之妻,提婆达多之母,悉达多的婶婶。剧中的反派,最后幡然醒悟。
  • 阿难,即阿难陀、阿难尊者,悉达多的堂弟。佛陀五十五岁时,选为常随侍者,专注地服侍佛陀二十五年,谨记无误佛陀的一言一语, 因此被称为「多闻第一」。佛灭后第一结集,就是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,后世尊称为「二祖」。
  • 罗睺罗,悉达多的独子。后来的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有「密行第一」之称。
  • 憍陈如,悉达多的老师,后悉达多成为佛陀后又转入悉达多门下弟子,有「悟性第一」之誉。
  • 善觉王,悉达多的舅舅兼岳父。
  • 频婆娑罗,摩竭陀国的国王,早年与悉达多交好,后悉达多成佛后,即皈依,深信佛法,是佛教最初的护持者。其妻是波斯匿王的姐妹。
  • 阿阇世,频婆娑罗国王的之子,波斯匿王的外甥兼女婿。后篡位将国王囚禁,频婆娑罗因已皈依佛陀,不忍让儿子背负杀父弑君的骂名,自裁狱中。
  • 波斯匿王,中印度憍萨罗国的国王,与佛陀同龄,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,视佛陀如师,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。同时也是阿阇世的舅舅兼岳父。
  • 庵婆婆梨,官妓,被称为最美的女人。曾作为频婆娑罗的情人,为阿阇世所忌恨誓尝其血,机缘巧合又成了阿阇世的情人。(应该就是阿摩巴离)
  • 耆婆,庵婆婆梨之子,后成为名医。(应该就是戌博迦)
  • 摩诃男,即摩诃南尊者,斛饭王之长子,为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。
  • 阿私陀,中印度迦毗罗卫国之仙人,曾预言悉达多会成为弃绝者。
  • 车匿,王室御用车夫,少年时代便一直跟随悉达多。
  • 苏利陀,不可接触者(低种姓),为了他,佛陀废除了种姓偏见。故事参见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83416801121747657
  • 优婆离,宫廷御用理发师。佛陀成道第六年,王子跋提、阿那律、阿难等七人出家时,不为王子们舍弃的珠宝所动,亦随同出家。实为佛陀广开门户,四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。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优波离精于戒律,修持严谨,誉为「持律第一」。
  • 全胜,舍利弗和目犍连的导师,因「原则」话题之辩而皈依佛陀。
  • 迦叶,皈依佛陀故事见: 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c/s/7roCR4HBz4g ,后被传为「初祖」。

故事梗概:

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多年未有子嗣,而王弟的儿子提婆达多却逐渐长大,这让提婆达多一家渐生篡逆之意,有意让提婆达多成为下一任国王。可是在一场求子大典之后,王后摩诃摩耶终于怀上身孕,在诞下悉达多之后就撒手人寰。

悉达多降生之时,七步莲花,阿私陀仙人预言悉达多将会成为弃绝者。而国王却要把悉达多培养为出色的刹帝利,并接任未来的国王,于是干脆不让他见到人间疾苦,不让他有悲伤怜悯而成为弃绝者。隐瞒了其生母,甚至建了一座新城将老弱病残迁移过去。

摩诃摩耶的妹妹,善良的婆阇婆作为悉达多的「生母」抚养他,并视同己出。在家族的百般呵护下,王子们在象牙塔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,及至结婚生子。悉达多被老师乔陈如培养得很出色,文武双全样样精通。提婆达多处处比不过悉达多,他的成长伴随着嫉妒和仇恨,暗中使出百般诡计。即使如此,悉达多从未怀疑过身边的人,悉达多自幼就表现出对周围一切的爱护,从不杀生。他救下被射中的禽鸟,放生准备祭祀的牺牲,替罪人担保,帮助弱者赢得尊严和权利,止息战争…

世界的真相不断向悉达多呈现,他见识了贫穷、疾病、死亡、爱恨别离……悉达多发现贫穷会让人痛苦,可是即便拥有财富的人仍会痛苦;恨让人痛苦,可即使是爱,到尽头也会悲伤。他被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,终于有一天,悉达多来到了因他而建的新城。

悉达多痛苦万分,决心要寻找解脱之法,让自己解脱也让众生解脱,于是悉达多走入林中决定苦修。

佛陀语录:

对失眠者而言,夜晚格外漫长,对疲惫者而言,目的地格外遥远,而对盲目生存不解正法者而言,生命中处处皆苦。

任何的知识,无论你们自己阅览,还是听智者宣讲,甚至是听我所讲,都不要轻易相信,要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去加以分别验证。

点亮自己的灯火,做自己的一盏灯,去认识自己的智慧,觉醒吧,行持正法,专注你的内心,向自己皈依,勿依赖他人,一切皆无常,将自己安住其中,精进不懈,永不认输。

这一片叶,日 月 星 都在其中,无阳光叶子不生,无云朵雨水不落,无雨水新叶不长,大地,宇宙,时间,知觉这一切事物,皆在此叶中。我也如此叶,从未出生,我们只是昙花一现,因此,我们亦无死,只是消失不见,宇宙万物密不可分,本无差别是一体,是自然的本质。这片树叶,是我,是我们所有。

当欲求由心而生,我们都以为满足它就会获得快乐,而梦想正真之时,我们的心又空虚如昨,知道为什么吗,生起欲望就像在做一个梦,一旦得到满足,就失去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梦,生命的瞬息如指间水流,所以人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,对吗?是啊,忘记尘世的欲望幻想吧,不随你生死,给不了你任何东西,畏惧生命流逝,先要否认它的存在,去捕捉那个潜藏的“我”。

人之所见,都是心的选择。任何事物的过度,甚至快乐,最终都是痛苦,因此,要秉持中道,你将看到事物的本质,获得无上的寂静。

问:那什么是法?什么是无上真理?答:只能去体验,了解自己,认识自己,没有思想,没有欲望,只是去感受,保持正中,体会到这些,您不会再认为事物间存在差异,如季节变换,树木叶落而凋零。

众生因缘会相续,整个自然浑然一体,则生诸法,被看不见的线相连。

我的比丘们,我所重视的是一切正行,林中起火,为了持续燃烧,火焰会吞噬沿途的所有植物,吞噬的越多,火焰则燃的越旺, 而恶行,亦是如此,愤怒、焦虑、贪婪、恐惧利用我们的燃料,不停的灼烧,仇恨与贪婪之火,永不止息,直到,我们脱离轮回,假使有人只着眼于物质的享受,在生活中尽力获取更多的钱财,而他的内心,反在纠缠的矛盾中愈陷愈深,永不满足,心有戚戚,日夜不得安寝,这些财富消失了怎么办,而如果有人,能斩断这些束缚,他既不会担忧未来,也不承受过去的负担,平衡自我,专注生命的当下,守持中道,最终,体会到这世间真正的喜悦。

如果一个人,始终坚持任何原则,他将失去心灵的自由,变得刻板而呆滞,盲目地遵循这些成见,认为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,对别类事物加以否定,此时,思想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,一种见解占据上风,人的心念受到抑制,而冲突与对抗也随之而来,盲目的信仰,甚至是非信仰,又愈加抑制,思维是极其强大的,它可以完全将你掌控,而这样的执念,是修行道路上最大的障碍,如果被它困住,那真理之门永远不会敞开。

情感有三种之分,喜悦、悲伤与平静,这三种情感,驻留在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中,情感如波浪升起,而后又归于平静,我认为,首先,审视情感的深度,理解了解它们,去追寻它们从何处而来,不论是快乐或者悲伤,都要去寻找它们的起源,而抵达源头时,只会发现,一切皆是虚空,所谓虚空就像这青色天空,虽空空如也, 却能包绕下界万物。

辱骂是恶行,它不会得到回应,只能像回音一样,让恶语回荡在你的心中,就像人不能脱离他的影子, 同样,恶行也不会离开做它的人,它们还会回来加重你的痛苦,我想说只是,醒悟、认识你自己,邪念恶行都会慢慢地消失。

美丽或丑陋,同样由五元素组成,与世间万物并无差别,宇宙之简令人惊叹,如果我们以艺者的眼光看待,那世间万物亦无美丑之分。

人欲蜕变,必先自觉。当你觉察到自己犯下罪恶的时候,那时你就已经走上了自我解脱的道路。若人心生愧疚之情,那么勇于承认就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。

真理之路,只有两种错误,其一 半途而废,其二,从未开始。

我们深入思考,常省己身,使自己不致迷失于欲望,更要活在平和,喜悦和满足的生命中,这是法的真义,是生命的意义,它不生亦不死,不创造亦不毁灭,不减亦不增,唯一存在者是寂静。

谨记,我的路并非让你们弃世消沉,我深信人们会因他人的善行或恶行有所转变,这希望寄托于高尚的灵魂,而人有何种命运,取决于他做下的业行。我们所为即是所想,善念成就善行,恶念成就恶行,这是自然法则,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,无时无处不令人迷失。

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,我们的思想卑劣就会反应在行动中,痛苦便随之而来,就像是小车跟随着推车人的方向,我们心怀善念做出的也便是善业,幸福将永伴我们左右。

短暂的欢愉掠夺了我们的财富,这财富就是无上的寂静,一旦我们被这样的欢愉诱惑,让它深植脑海,也就如一枚长钉,在悲喜间沉浮。

解脱之道有三次第,持戒,禅定,与智慧,如果我们持戒正行,禅定修行自然会增长,而禅定中又生智慧,人人择善而行,也就能战胜情欲,嗔怒,愚痴,幻象与渴求,收获解脱,平和和喜悦。

觉醒之能力是为佛,觉醒之道路是为法,将自我身心投入者是为僧,而三宝皆在我们心中。觉醒之能力是为佛,觉悟者住于你的思惟, 我皈依佛醒觉之道是为法, 我皈依法将你全部的身心投入修行者是为僧,我皈依僧。

任何行为的过度,哪怕是不杀,也都会转变为暴力。以善胜恶,邪恶占据上风,人性便荡然无存,如果你不得不发动战争以摧毁邪恶,那就去做吧,但不要因私欲而开战,这样的选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
对待晚辈要给与慈爱,而对待长辈则要怀着慈悲,我们要体谅那些作出努力的人,对于弱者,无论他们行为如何,都应该宽容以待,要记得,这些机会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。

最终,也只有三点最为重要,第一,我们能否能用心去爱,第二,我们能否圆满地活着,而第三,我们能否更进一步,去放下一切。

要做自己的一盏灯,比战胜他人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,那份胜利只属于你自己,任何人都无法夺去。

生命奥秘之一,便是从恐惧中解脱,不忧心未来之事,不纠缠过去的伤痛,也不要依赖畏惧你过去的人, 而生命的另一真理,你所执著的人或物,最终必将失去,从你不再伸手求助那刻起,便是得到了解脱。

清晨我们睁开眼睛,眼前是新的黎明,清楚认识自己要做什么,是很重要的。人们常会忘记感恩,人须要铭记所亏欠的事物,树木、花朵、风、水、天空都非我们所有,更应该感激着所有的一切,怀有感恩之心,去生活和思考,我们会有所收获,而非两手空空,一无所获,我们岂不是会生病,如果我们病了,那离死亡还远吗?我们心怀感恩,也会像美丽的花朵,盛开在这世上。

无明生起痛苦、忧伤与妄念、嗔怒、贪婪、傲慢、自负、妒忌皆由无明而起,幻象将人诱入歧途,虽为二相,但生死无别,竟为一体。我们为妄见所障碍,一旦诸障破除,那我们整个的生命,将无一无著,独立而生,戒定慧,乃八正道,可破除种种的妄见, 正见,正思维,正念,正语,正业,正命,正精进,正定。

由灭中见不灭,悲伤中见欢喜,残暴中见人性,丑恶中见至美,无明遮蔽了人们的视线,我们拨开这样的幻象,那一切苦,一切优自然息止,我们的内心,慈爱与宽容开始觉醒,众生情感,皆是一般,倘若你非觉悟者,便不能发现觉悟之趣,倘若你生起觉悟之趣,那你也将成为佛陀。

百年虚云

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成分比较高,前部分看的相当虐心,开悟之后看着很畅快。只是高旻寺悟道没拍,着实可惜。演员演技也很好,虚云悟道后的配音效果也很赞,中气很足,说话娓娓道来,很有威仪。记录点滴片段,以便随时记起:

  • 重振鸡足山

    今则全山不足十寺。僧伽与俗人无殊。子孙相承。各据产业。非本山子孙。不准在山中住。并不留单。予念往昔法会之盛。今日人事之衰。叹息不已。

  • 拜香五台,文吉两次搭救,一说是文殊菩萨化身。

  • 西行筹粮

  • 藏汉弥兵

  • 修复古寺

  • 出家人的威仪

因为虚云120高寿,这么长的人生肯定会经历很多事情,电视无法完全呈现,于是拜读《虚云和尚说佛》、《虚云和尚自述年谱》,摘录见:虚云和尚说佛虚云自述年谱摘录

达摩祖师

一部很早的片子,看过,零零碎碎的片段在看短视频的时候也刷到过。整体来说有点神乎其神,玄乎其玄了。中国越古老的故事就越神,好比古代皇帝的身世也都都会神化一番。记录点滴片段,以便随时记起:

  1. 师从盘若多罗法师经过
  2. 王子对珠宝的认识
  3. 吃素是否会营养不良,牛吃草却可以很健康
  4. 未曾生我谁是我,生我之时我是谁。
  5. 一苇渡江
  6. 磨瓦成镜
  7. 坐禅九年
  8. 二祖神光立雪断臂
  9.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  10. 昨日种种昨日死,今日种种今日生。
  11. 若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若知来世果,今生做者事。
  12. 与梁武帝经典对话:是否有功德、是否有佛

一轮明月

有点堆砌的流水账,不过也有一些有趣的片段。

我感到仿佛从我出生以来,一直在注视着你的面容,可是我的眼睛仍然是饥的;我感到我仿佛把你紧紧拥抱了几万年,可是我的心仍然不能满足。

李叔同出家后,日本的妻子来质问:什么是爱?法师说:爱是慈悲。

弘一想要拜印光为师傅,印光说:你在僧俗两届声望都很高,不如我们同修。弘一和他一起相处了七日,见识了印光的一言一行,修补鞋袜,吃饭时印光吃完饭还要用水匀一匀碗再喝掉,弘一也模仿着做了,印光说了一句“要惜福啊”。

这点深受触动,从高者言:说教不如以身作则,最好的教导方式莫过于做好榜样,胜过千言万语。从低者言: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。说教无用,唯有用心领悟。

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说自己的老师出家是必然的,并给出了以下理由:“我以为人的生活,可以分作三层,一是物质生活;二是精神生活;三是灵魂生活。物质生活就是衣食,精神生活就是文学艺术,灵魂生活就是宗教”。弘一法师这样的人,普通的生活根本不能使其满足,所以才最终决定出家,一洗铅华,笃志修行,弘扬佛法,追求人生真谛。

我也是认为李叔同的出家其实是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,与其他僧人并不相同,但这并不重要,也许殊途同归。

文档信息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